伦敦大学学院
UCL学生人数大约有24,000人,其中研究生约占10,400。教职员人数约4,000人,其中46名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Fellows of Royal Society),10名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Fellows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55名不列颠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士(Fellows of British Academy),99名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Fellows of th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同时UCL过去的成员中,有26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有14名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UCL的全球排名一直保持在前20强。2012-13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将之列为世界第四位。2012年与汤森路透社合作搜集数据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则将之列为世界第17位,2012年科学院与武汉大学合作的世界大学竞争力排行榜将之列为18名。
学校历史
自十九世纪初,伦敦大学学院便开始了它悠久的历史。伦敦大学学院在1826年2月11日成立,立意成为宗教性质的大学之外的世俗选择。在成立初,伦敦大学学院是一个大学,而不是一个学院,并使用伦敦大学作为校名。但是伦敦大学学院的建立遭到了英格兰教会的强烈反对。英格兰教会全力阻止了伦敦大学学院获得颁发学位所必需的皇家特许状。直到1836年,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组成近代的伦敦大学成型,伦敦大学和它的创始学院之一伦敦大学学院才被在法律上承认并被获准颁发伦敦大学的学位。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现今被认为是伦敦大学的两所创校学院。
校园和校区
与很多伦敦的大学一样,UCL是一个开放式的大学,由众多分散的建筑组成。尽管UCL的建筑遍布伦敦,但学校主要部分在伦敦中心的Bloomsbury,高尔街。高尔街的校区包括UCl的科学及主要图书馆,语言系,历史系,Bloomsbury剧院,生物与物理系,Petrie埃及考古博物馆。在高尔街周边及高尔街广场,有着一系列更多的建筑,包括考古学院,化学系, Bartlett建筑环境学院,斯拉夫与东欧研究学院.
在UCL周围有着一群著名的机构,例如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皇家戏剧艺术学院,英国医学会以及其他伦敦大学下属的学院和机构,包括亚非学院,柏贝克学院,教育学院,高等研究院。因此就地理环境而言,全世界没有一所大学有这独特的学术优势。由于UCL所处伦敦中心,有许多著名的建筑,许多电影电视作品都选择在UCL拍摄一些片段。
距UCL*近的地铁站是Euston Square。其他相近的地铁站有Warren Street, Russell Square 和Goodge Street, Euston火车站也在UCL附近。
知友
圣雄甘地 — 印度国父
弗朗西斯·克里克 — DNA双螺旋之父之一
伊藤博文 — *一任日本首相、明治维新元老
小泉纯一郎 — 前日本首相
萨道义 — PC,GCMG,英国驻华公使,代表英国签署《辛丑条约》
Chaim Herzog — 前以色列总统
Ernest Jones — 英语世界首位精神分析师,佛洛伊德钦定传记作家
乔莫·肯雅塔 — 肯尼亚国父、*一任总统
伍廷芳 — 近代外交家、首位取得外国律师资格的华人
李福善 — 前香港*高法院上诉庭副庭长、首位华人高等法院按察司
杨铁梁 — 前香港首席大法官
卢嘉锡 — 前科学院院长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电话的发明者
陈占祥 — 著名城市规划师、建筑师
潘宗光 — 前香港理工大学校长
卢杰 — 国际著名的“长征计划”的发起人和总负责人
泰戈尔 — 著名诗人; 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者,为首位亚裔诺贝尔奖得主
夏目漱石— 日本“国民大作家”
酷玩乐队 (Coldplay)
徐子淇 — 前香港知名模特儿、电影演员,现为香港富豪李兆基二子李家诚的妻子
傅斯年 — 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张道藩 — 中华民国第四任*一届立法院院长
李福善 — 香港*高法院法官
克里斯多福·诺兰 — 英国导演(《全面启动》(Inception))
森有礼 - 日本首任文部大臣,被称为日本“明治时期六大教育家”之一、和“日本现代教育之父”。